家书是维亲的传带,千百年来,承载着人类独有的生生不息的血脉恩情,所以才有家书抵万金之说。而《红色家书》更是在紧张的革命战争中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,于战火中的记忆承载着殷切的思恋与絮絮的嘱托。
《红色家书》一书精选了30名革命先辈的50余封家书,细翻捧读,沉浸其中,思绪仿佛穿越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。
那时的中国,正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。政治上,列强侵略进一步加剧,掀起瓜分的狂潮,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;经济上,列强对华经济的侵略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。伴随百日维新、中日甲午战争与世纪之初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统治,而后“五四运动”的暴发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,大革命的兴起,此时,社会的各阶层的民族意识都开始觉醒。《家书》中这一群牺牲时平均年龄30岁的男女,紧随时代而生;他们远离亲人,告别妻儿,义无反顾地从温暖的小家走向残酷的战场,把对家人的思念付诸笔端,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、爱情、与国家激情的家书。这些家书是革命者与家人的心灵交流,带着战火的记忆,蕴含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,留给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一笔富贵的财富。
从一封封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,仿佛闻到了战争的硝烟弥漫,感触到了家书作者们为实现救国理想的蓬勃心跳,家书中包含亲情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平天下等传统文化的精华,以朴实真挚的情感,发自内心的抒发着他们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,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英勇牺牲的豪情壮志。
从这本书中让我获得的不仅是震憾、铭记、还有永不言败奋进前行的力量。小小的家书寄托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琐事,还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,再现了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,他们在水深火热之中,抛头颅洒热血、前赴后继,为中国的崛起、民族的复兴奋斗终身。我深深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对家人的亲情、对儿女的谆谆教诲和严格要求;也能体会到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民族独立、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的热血追求,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强大动力。
品读《红色家书》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,而且增强了党性,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,作为一名服务基层的干部,要牢记不忘初心、心系职工群众,砥砺前行,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:
1、坚持以“三个服务”(服务大局、服务基层、服务职工)为抓手,全力推进职工服务中心服务工作的精准化、常态化、长效化,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,努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,扎实推进“帮扶解困”行动的深入开展,建立健全“救助、维权、服务”三位一体的大服务工作机制。积极拓展服务范围、完善服务方式、提高服务水平,全力做好基层工会和职工的服务工作,使职工服务中心成为充满爱心、充满阳光的职工之家,努力打造让“党政满意、职工满意”的职工服务中心。
2、随着职工服务中心的职责转变,工作思路和思维也要跟随着变化。现在的职工服务中心是整个工会机关对外服务的窗口,代表了我市工会系统的整体形象。在市总工会的领导下,职工服务中心确定了“做优做强,职工为本,服务为本”的发展理念,由原来的以困难帮扶为主已经转型为工会维护和发展职工合法权益、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公益性机构,并以职工需求为导向,以救助、维权、服务为主要内容,成为面向全体基层工会和职工会员提供一站式、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多元化服务的综合性载体。
3、新的职工服务中心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:一是服务的对象,由原来的以困难职工为主扩大到基层工会和全体职工会员;二是服务的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;在做好困难帮扶的同时,更加注重满足职工群众的多层次需求,精神性、文化性、发展性服务内容增多;如 “心灵驿站”“女职工素质提升行动”、“洪城热恋 牵手幸福”等服务活动;三是工作的职责发生变化,由原来注重困难救助向救助、维权、服务、普惠等综合型方向发展;四是进行了资源整合;由原来单一的职工服务中心变成了机关对外业务部室共同参与,使得机关部室具体服务基层、服务职工事宜转到职工服务中心具体集中承办,让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感觉到贴切、便捷、周到,体现工会更大作为;五是力争服务职工工作线上线下同步,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“一公里”,开辟方便快捷的通道。
纵观天下,战火依然未止,叙利亚、伊拉克的人们正如百年前的中国人民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百年过去了,世界还是那个世界,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中国了。我们幸运的是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,我们的党让人们“居有屋、穿有衣”,这一切都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创造的,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作为一名在基层的党员干部,唯有兢兢业业,努力工作,不忘前辈遗志,聚集我们微小的力量,为我市的工运事业助力加油,更上一层楼!
刘骏-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为工运事业努力奋斗
发布时间:2018-12-14 浏览量:48565